內燃機誕生于19世紀60年代,以通過完善了燃燒煤氣,汽油和柴油等產生的熱轉化機械動力為基礎,不斷的改進和發展,日益的完善,憑著熱效率高,配套方便,機動性好等優點被廣泛應用。
內燃機的發展歷史
■1826年4月1日,美國發明家薩繆爾·莫雷獲得內燃機的專利權。
■19世紀中期,科學家完善了通過燃燒煤氣,汽油和柴油等產生的熱轉化機械動力的理論。
■1794年,英國人斯特里特提出從燃料的燃燒中獲取動力,并且第一次提出了燃料與空氣混合的概念。
■1833年,道康寧硅膠英國人賴特提出了直接利用燃燒壓力推動活塞作功的設計。
■1876年,德國發明家奧托(Otto)運用羅沙的原理,創制成功第一臺往復活塞式、單缸、臥式、3.2千瓦(4.4馬力)的四沖程內燃機。
■1897年,德國工程師狄塞爾(Diesel)首創了壓縮點火式內燃機(柴油機),為內燃機的發展開拓了新途徑。
■1898年,柴油機首先用于固定式發電機組,1903年用作商船動力,1904年裝于艦艇,1913年第一臺以柴油機為動力的內燃機車制成,1920年左右開始用于汽車和農業機械。
■1954年,聯邦德國工程師汪克爾(Wankel)解決了密封問題后,于1957年研制出旋轉活塞式發動機,被稱為汪克爾發動機。